两个垂花柱各雕刻了四仙,这一个分到的是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铁拐李四位。
他们的脚下有水流,天上有云气,还有两只残存的仙鹤——前面一只只剩下了两片羽毛。
四位仙人残留的部分各不一样,最惨的是铁拐李,只剩一根拐杖,以及背后背着的小半个斗笠,人物形象完全缺失。
整体来说,垂花柱损坏严重,大概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部分。
这种程度的损坏,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大师也要反复尝试、甚至要跟同行以及徒弟开很多次会,再慢慢完成。
陆立海经历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对全套流程非常熟悉。
结果眼看着,许问就已经落笔了,上来就给垂花柱确定了整体的形状,勾勒出了四仙的大致轮廓……
简直就像这垂花柱根本不是坏的,而是完完整整地摆在他眼前一样!
他忍不住又往桌子旁边靠近了一点,紧紧地盯着许问的笔尖不放。
许问画得不疾不徐,没像陆立海最习惯的那样,先把已有的部分画出来,再慢慢去填充缺少的部分。
他胸有成竹,就像在画一幅新画,画完轮廓,再进一步由粗略到细致地一层层把各种整体与细节补充上去。
陆立海一边看原垂花柱,一边去看许问画的画,脑袋一左一右地不停摇来摇去,都有点忙不过来了。
一个画家,或者雕刻家在创作新作品的时候,会让人觉得很享受,仿佛窥见了他脑海中的想法,看见它变成了实质一样。
修复的感觉又有不同。
它是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补全,是戴着镣铐起舞。
同时,残缺的作品、尤其是优秀的作品总会带给人遗憾感,很想让它知道它剩下的部分、完整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所以当它完成的时候,会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爽快感,好像整个世界都变得圆满起来了一样。
这个时候陆立海就是这样的,他看得非常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