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拿到这份计划的赵一,都忍不住摸着自己的额头,苦笑了一下,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在全国建设5000多家图书馆。
按照平均每家图书馆1000万的投资额度,总投资需要500亿元,这里面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地皮和建筑资金,还有就是书籍投资。
说实话,做这笔生意其实不怎么划算,因为未来看实体书的人会越来越少,靠书籍出售和看书会员制度,根本就转不了多少钱。
未来也许值钱的只有这些地皮和房屋了,这不能说是一种悲哀,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就和古代文字从竹简记载到纸张记载一样,现在只不过是将文字又从纸张转移到电子设备上而已。
只是到时候建设的这么庞大的实体图书馆,能不能经营的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过总体来说应该是不亏的,至少里面的固定资产增值就足够收回成本。
只是这样的增值速度,在赵一看来完全不值一提而已,这么多钱,他随随便便投资,将来获得的收益也比这多得多。
但是里面的社会效益,却让人不容忽视,赵一之前只是计划在校园里面增加图书室和图书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科学兴趣。
只是这样做,受益的范围还是有限,社会上的人主要还是通过购买书籍或者借阅书籍来获得相关的知识。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天问书社的这个计划还是值得实施的,更主要的是,天问书社能够掌握书籍的发行渠道,这个在天问书社看来,更加重要的多。
最后赵一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天问书社的这份计划,而且赵一更加激进一些,不要在按照什么十年期限来布局了,直接全面开花就是了。
只要天问书社能够管理的过来,就允许他们进最大的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赵一会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资金。
赵一之所以这么爽快,主要是赵一手上还有些钱没地方用,这个计划就算是帮他花钱了,而且这个计划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他看重的。
另一个原因则是现在的地皮太便宜了,和白捡的没有什么两样,而且建设图书馆,也带有一点公益性质,在拿地上也比一般的商业开发具有更大的优势。
也就是说,现在实施这个计划,同样的钱,可以获得更大的土地、更多的建筑面积,未来如果真的图书馆经营不下去了,也能够靠这些固定资产,回笼不少资金。
天问书社获得了赵一的批准后,简直是欣喜若狂,他们之所以提交这个计划,只是试探性的,如果赵一不同意,他们也没什么关系,打不了和新华书店合作。
没想到,赵一还真批准了他们的计划,让他们自己组建发行渠道,所以他们获得批准之后,就开始组建相关团队,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自己的图书馆。
还没等他们去全国各地考察,赵一的电话就打过来,让他们去联系商通贸易公司,他们对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研究的非常透,就连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态也是一清二楚。
因为商通贸易公司现在干的事情就和天问书社建设自己的图书馆差不多,那就是在全国各地建设购物商场和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