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由于国内产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基本上不需要依靠外来资本的输入,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自我扩张的需求,也是这个时候,赵一开始比较佛系,不在亲自提供相关的数据。
但是那时候的太阳花投资公司的规模已经非常的大了,虽然随后的时间里面,获利能力确实减弱了不少,但是资金规模庞大,每年还是能够获得并不输于之前的获利规模。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别人手里的钱默默的拿到自己的口袋里,虽然全球股市的资金规模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资金所属人确实差异巨大。
太阳花投资公司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如赵一之前想的那样,只不过是在股市崩盘当天进行一些操作,其他的操作就不进行了。
毕竟股灾的出现太突然,结束的也比较突然,能够留给他们的操作空间其实并不算很多,因为做空也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回购股票,等到股票上升了,在回购也不会获利很多。
所以大部分操作其实还是放在股票相关指数上面,这样只需要找到相关的对手合约,并不需要进行股票回购操作,对于资本,特别是大资本来说,非常的有利。
而太阳花投资公司则是不这么看,虽然这次股灾可能是偶然因素造成的,但是并不是不能将偶然因素变成必然因素,从而达到扩大战果的目的。
他们提前将手上的股票出手,其实就是为这个目的买下一颗雷,因为他们手里的股票本就很多,如果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卖出去,自然需要有同样体量的资金来接盘。
而接盘的人要么就是大投资机构,要么就是那些散户,而散户在发达金融市场其实占比很少,大部分还是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占比较高。
太阳花投资公司的这个操作,就是将自己手里的股票换来大量的现金,既避免了股市暴跌带来的投资损失,同时也能够消耗这些机构投资者手里的现金量。
如果是规模较小的话,那么这么操作其实作用不大,但是量大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而太阳花投资公司恰恰就有这样的能力。
消耗掉大投资机构手里的资金,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避免这些大机构投资者积极进行抄底,从而发生和前世那样的一天功夫就恢复到原状的情况。
会不会像前世那样,各大上市公司纷纷拿出钱来回购股票,这一点虽然有很大的可能,但是效果可能不如前世那么的理想。
这个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旗下的很多企业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了很大的变数,导致高端工业产品领域以及服务领域的产业,基本上都掌握在了他的手里。
而其他工业领域的利润率却是持续下滑,这些传统工业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其实并不算很乐观,可能个别企业跟上了新技术发展的车道,实现了更大的增长。
但是更多的企业则是没有跟上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反而因为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市场挤占效应,让他们的获利能力反而不如从前。
虽然因为新技术新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变相的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让全球经济总体规模比之前得到了大幅发展,但是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和货币供应之间的关系其实不完全匹配。
这里面既有匹配的滞后性,也有财富关系发生转移的原因,造成传统工业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发展还不如前世,自然也就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回购。
这次股灾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华尔街这时期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计算机程序用于买卖股票,根据算法,市场情况不妙的时候,程序自动抛售股票。
如果这些机构投资者手里没有足够的股票,那么就算是程序自动抛售股票,力度也会不够强,这是也为触发这次股灾递上更多的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