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遮、六入如何能通到正途、见到实相?以六入的“见、触”辨真幻,无疑拿着错误的样本来寻求正确的图样。
道理清清楚楚,可非有大智慧之人不能明知。
赵佶最终破假除幻、选择了由心的道路,这和聂山如今的选择类似,由心而走,才是真修行者的不二法门。
见苦心中生悲想要拔苦、见喜乐慈心同受,方是慈悲之意。
慈悲两字均有“心”部,古人早有明示,此行当是由心承载。
可世人呢,见人苦麻木不仁,见人乐嫉妒愤恨,背离本心仍在谈奉献、谈牺牲,谈慈悲之人,非痴即奸。
赵佶能够彻悟,只因他或许是昏,但不是坏的,又得沉约指点,那完颜希尹呢?
如今想来,当初那一点光华从完颜希尹身躯逸出,无疑就是灵明点,可灵明点本来浮沉难主,入体定会再被五蕴遮掩,完颜希尹却像根本不再受五蕴左右。
公元1126年的完颜希尹为何会这般清醒?
还是说,所有空间层的完颜希尹都很清醒,记得发生过的事情?
可无论哪种结局,对沉约而言都是极为振奋的事情,因为这都代表他坚持的潜移默化绝非徒劳无功。
“痴者迷痴,醒者寻醒。”
沉约终于道,“若非你有想醒之心,谁能醒你?”
完颜希尹微笑道,“虽说如此,可泅水之人无有舟筏,终究随波逐流,不得上岸。”
沉约喃喃道,“很好。”
他从完颜希尹回答中,发现完颜希尹随口譬喻,却是贴切准确,知道完颜希尹再非那些妄论禅机的痴者,而是自有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