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后军师之责本就重在军争筹画,现今兵出之事已有定论,再加上他麾下直属兵马仅剩下重步卒与自身部曲,故而连督军演武之事都没有。
现今被遣来巡军屯之春耕,若是较真而言,亦算是流于形式。
陇右与汉中郡的军屯出产干系到北伐大计,素来是丞相瞩目所在,屯田在职僚佐孰人胆敢玩忽!孰人敢不尽心尽力?
与其说丞相遣郑璞来巡春耕,尚不如说是丞相有意让他在位卑职微者心中树立权威、为他日后肩扛克复中原旌旗时能得到士庶一致拥戴的筹谋罢。
不过,哪怕明知主事屯田的诸人皆尽心,但该有的严谨作态郑璞还是恪守的。
一路且行且闻。
从冀县至望桓,再到上邽县,郑璞没有察遗出什么来,倒是对屯田的富余劳力上心了。
民屯不必说,乃募弱力少智之子与贫民为佃,耕牛与粮种等一概由官府出;出产皆归官府所有,但数年后便将田亩授予屯田之人,算是以工授田制吧。
但军屯则是分为两种。
一者,乃是“更卒”所屯。
更卒在服役满之后,官府将取屯田出产的一部分换做财物赐予他们携带归家,相当于将更卒当成屯田客来用了。如若更卒劳力不足,将征发当地黎庶徭役益补。
另一,则是征伐之兵所屯。
得复陇右之后,丞相便下命让非扼守前线的各部兵马皆要闲时演武、农时耕耘。且将战俘与犯事囚犯等皆罚入军营为徒隶,益补劳力之缺。
如此,军屯还好,但民屯的劳力便有些浪费了。
西北之地地力贫瘠,即使有前汉流传下来的代田法,也堪堪能保障一岁一熟。一年到头,无有财力畜养牲口的民屯之客仅忙碌数月时日,便无所事事了。有渭水贯穿的陇右尚且如此,地力更为贫瘠的河西走廊就更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