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蒙古各部反抗,清国严格限制蒙古各部的火器配备,红衣炮佛朗机炮等火炮自不必说,便是最落后的火铳,不经盛京方面允许,私藏被发现,也是要被严处的。
除了那些跟随八旗军南下攻略明国的蒙古部族,如科尔沁部土默特部等,绝大多数蒙古士兵使用的还是弓箭弯刀之类的冷兵器。
对付战力堪忧军心涣散的九边军镇,蒙古人未必处于下风。
这也是察哈尔亲王阿布奈心存侥幸的重要原因,亲王殿下对中卫军骁勇多有耳闻,然而毕竟还没有真正交手过,传言是真是假,到底有多大水分,蒙古人心里也是没底。
距离明军方阵不到三百步,蒙古骑兵纷纷跳上马背,站立在马鞍之间,倒不是为了显示各人娴熟马技,只是为了方便借力。借着战马向前奔跑的惯性,他们将箭头倾斜成四十五度角,对准明军方向松开弓弦。
由于双脚有了着力点,骑弓竟被射出了步弓效果,威力不容小觑。
上千支轻箭扶摇直上,桦木箭杆如游动的海蛇,扭动着攀升到最高点,而后急速坠落,如流星般砸向大地。
不等轻箭完全落地,战马又向前奔走了数十步远,骑手们迅速扬起弓箭,将角度放平,由抛射转为直射,朝明军发动第二波攻击。
一声刺耳的锁啦声,明军阵前三百名长枪兵举起盾牌,三百张盾牌组成一面稳固的盾墙,将铳手护在中间。
密集的箭雨呼啸而至,倾泻射在明军盾阵上,发出沉闷响声。从盾牌之间的狭小间隙中伸出一根根黑洞洞的燧发枪枪管。
“放!”
旗官一声令下,明军阵前响起此起彼伏的巨响声,火药爆炸过后形成的浓烟将战阵淹没。
不等烟雾散去,第二排明军便紧随其后,站在战友原先位置,手持早已安装完毕的燧发枪,隔着浓雾,从容不迫扣动扳机。
明军阵前再次响起剧烈爆炸声,火药燃烧的浓雾升腾起来,火铳响声刚刚停歇,后面三百名铳手又举起了威力惊人的燧发枪。
“放!”
三轮齐射后,对面箭雨明显稀疏了很多,不到刚才的一半,而且没什么准头,要么射在长枪兵盾牌前面五六步远,要么已经飞过最后一排火铳兵头顶。
刺耳的火铳声将对面人叫马嘶声淹没,耳朵里只有嗡嗡响声,听不见对面任何动静。
隔着浓雾也能看得出,三轮燧发枪射击已对蒙古人造成严重伤亡,然而赵千户并没有就此罢手的意思,待浓雾散去,抬头可见对面三百步外狼藉一片的尸体,赵冲神色冷峻道:
“火铳兵退后,上刺刀!长枪兵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