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南关城墙作为阻隔,但是少数清军还是有办法可以混进辽南的。
比如从偏僻的城墙翻过去,毕竟城墙上不是24小时都有人驻守的,真要想办法还是有空子可以钻的。二十米的城墙对于一些身手高超的人虽然有难度但并不代表不可能。
除了翻城墙,从海上偷渡过去也是一个办法,趁着夜色驾个木筏也能到达辽南这边。
但是这样进来的清军即使是汉人打扮也很难混进百姓中,更不用说军队里了。金州军可不比大明的粗放式管理,对于治下的每一个百姓都是登记在册有专门的人管理的。任何一个陌生人出现,又没有证明文书,并说明自己的来路,都会被抓起来甄别的。
所以通过偷渡进来的清军只能偷偷的侦查,不能与人接触,这样获取的情报自然有限。
清军获取情报的主要来源还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辽南的汉人,或者汉人奴才。这些人虽然不能收集到什么绝密的情报,但是提供大致的信息还是可以的。毕竟南关这边的金州军不可能都藏得那么严实,总会被一些精明的人看出一些门道。
虽然有少量的清军能够混进辽南,但是他们绝对不敢暴露自己的行踪,否则只有死路一条。毕竟这些方法只适合少量精锐人员,对大军来说并不适用,甚至潜入的人数稍微多一点都不行,金州军的防控还是很严密的,所以这些潜入的清军对辽南的威胁有限。
清军往辽南派细作,金州军同样不甘示弱,火凤营在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金州军在与岳托的大战中又俘虏了一部分清军,其中罪大恶极以及顽固的死硬分子要么被砍了脑袋,要么送到京师给崇祯当了祭品,剩下一些有改造价值的全都编入了火凤营,使得火凤营的人数达到了接近两千人。
因为特殊的作战需求,火凤营的士兵们还保留着清军的发式,甚至他们原来的服饰和装备也都妥善保存着,可以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随着来辽南的汉人逐渐增多,再把火凤营放在辽南整编就不太合适了。这么多的“鞑子”出现在辽南,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百姓们的恐慌。所以经过考虑之后,金州军将火凤营的驻地放在了曾经在进攻辽南时使用过的三山岛上。
如今金州军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实力,将辽南周围的岛屿全都囊括进自己的统治范围,清军那点从投降明军那里得来的水师船只,现在只能躲进内河里依靠岸上的保护根本不敢出海。
因为人口少,统治成本高,金州军除了在少数大型岛屿上留有少量驻军为沿途船只提供补给之外,其他的岛民都搬到辽南去了。
等以后人口多了,这些岛屿也会继续开发利用起来,现在只能先空着。
三山岛面积不大不小,容纳下火凤营的两千人绰绰有余。而且那里离辽南又比较近,补给方便。关键是与世隔绝方便火凤营的士兵们训练和生活。
岛上除了火凤营的士兵,还驻扎有一营金州军士兵和一些水师,在帮助火凤营训练的同时为火凤营提供后勤上的帮助。当然,他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监视火凤营是否有叛变的举动。一旦有叛乱的事情发生,可以不经请示直接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