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523章 狠狠地报复他(1 / 8)

仪妃在别的妃嫔面前可以咄咄逼人,可若音是皇后,身份不允许她在若音面前造次。</p>

沁答应拖出去后没多久,若音把-玩着景泰蓝护甲,看似漫不经心地道:“在这后宫,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她曾经风光过。”</p>

“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她们迟早会爬上来,所以,每个人一定要做好自己,要得不失,喜不忧,切莫一朝得宠就得意忘形。”</p>

人生就是如此,有辉煌时候,也有暗淡的时候。</p>

有登顶的风光,也有落魄的心慌。</p>

不是吗?</p>

“是。”妃嫔们齐齐应道。</p>

训完话后,若音就将后宫妃嫔给打发了。</p>

当天下午,四爷下了一道圣旨,严肃指出前朝后宫,乃至整个大清,都必须严格执行满汉一家亲的制度。</p>

还表明此次的春闱,满汉招收条件不再是满族优先,而是满汉平等。</p>

除此之外,后宫妃嫔和百姓们,满汉族皆是大清子民。</p>

对此,前朝百官认为他们的皇上是为了朝政。</p>

可后宫妃嫔,认为今儿的事情,仪妃肯定又在皇上跟前上眼药了。</p>

虽然很早以前,康熙帝就实施了这个制度,但效果并不显著。</p>

而这个制度,为的就是吸收大批汉官、汗士、汉将、汉兵。</p>

毕竟,当年多尔衮、顺治帝的时候,满人只区区一两千名八旗王公大臣和几万满洲男丁。</p>

而汉族有几百万名抗清将士和上亿汉民。</p>

所以,必须实行满汉一家亲的政策和制度,以此笼络人心,才能安定九州,巩固大清。</p>

这样那些反清复明的,就不会造反了。</p>

因为如此一来,这天下是既是满人的,也是汉人的。</p>

当四爷下的圣旨传到永寿宫的若音耳中时,她第一句问的是:“前朝发生什么事了吗?”</p>

如霞:“听说今年春闱,那些进京赶考的满族考生,和汗籍考生起了冲突。而且,朝廷考官也对满族考生松散很多,对汗籍考生却非常严格。”</p>

“录取的时候,也是满族考生优先,导致很多汗籍考生有能力,却名落孙山。而一些不怎么样的满族考生,却榜上有名,因此皇上大怒,这才下令满汉一家亲。”</p>

若音微微颌首,“这么说,春闱应当快结束了吧?”</p>

如霞:“娘娘,春闱已经结束了呢,今年满汉招收水平一致后,人才辈出呢,有个人居然考了文武两科双状元,且他文科还连中三元,一个人身兼解元、会元、状元!”</p>

解元、会元、状元,分别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p>

听了如霞的话,若音柳眉微微一挑,觉得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p>

大清文科举要熟背四书五经、写制艺、试帖诗、策论,还要记住本朝的“讳字”和皇上名字同音的字,千万不能在考卷上写。</p>

否则的话,考不中是小事,掉了脑袋就是大事了。</p>

除此之外,还得写一手好字。</p>

很多人因为字没写好,即便学富五车都不管用。</p>

还有人考了倒数第一,因为字写的好被朝廷录用。</p>

三年一次科考,一次几万人,只有几十人录取,而状元是几万人中最优秀的。</p>

偏偏这个文状元还兼考了武状元。</p>

大清的武科主要考个人武力,首先考试骑射,然后比试力气,重点在于骑射功夫。</p> 除此之外,武科还考硬弓、舞刀、举石。</p>

弓分八、十、十二力。</p>

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p>

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p>

这还只是笔试合格。</p>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成为暴娇太子的伴读后 穿书后我成了中单大魔王 被师弟大义灭亲以后 让我标记下 贤后难为 仙妻男当 穿成首富白月光男妻(穿书) 退婚后我靠美食红遍全星际 下岗妖精再就业指导 黑科技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