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璃说二妮跟着二姐青蔷在京都,说到林风澈时候犯难,只说和三哥在一起习武,绝口不提在战场上杀敌的事。
“四小姐,您离开多年,咱们后院池塘里那些鱼也没吃光,后来老婆子去抓,都长到十多斤,真真是成精了!”
池塘当年被青璃扔下不少空间里面的大鱼,还灌注灵泉水,就怕那些鱼不能存活太久,结果被移出来还是一样。
“老奴准备了水晶肘子,和二妮那丫头研究,做了改进,不如再做上几个拿手菜吧,都是现成的!”
张大娘每日等青璃归来,不敢太早开饭,家里蔬菜瓜果全部置备着,这么多年也学会几样小点心,就等四小姐回来,以前做菜,四小姐吃的最多,而且香甜,让她很有成就感,总想变着花样做好吃的。
“这么多年,在京都也想着大娘的手艺。”
青璃点点头,让马车到后院去,麦冬,麦芽和于嬷嬷帮着整理钗环和首饰,青璃这次回来没带几套衣裙,想着回来现做,首饰带了不少,还有给乡里乡亲的礼物。
趁着三人整理之际,青璃进到自己的屋子,还是从前的模样,不过多了一面绣工精致的屏风,这是张大娘绣的,她眼神不好,绣这么一扇屏风用了两年多才完成。
青璃抚摸着上面的刺绣,每一针都是张大娘的心血,她似乎能想到张大娘在油灯下刺绣的样子,心里一热。麦芽已经把屋子里面家具位置做了调整,丝被,帐子都换了新,虽然不如京都精细,应该是北地这里最好的货了。
窗户下,放着一张小几,瓷瓶里面是一捧野花,应该是这丫头到村里回来的路上采摘的,没有香味,白的,淡紫,黄的掺杂在一起,有一种凌乱的美感。
家里书房,挂着一张画像,画像是当年灯会被掳那天,花了银子找画师所作,那时候她还是小小的一个人,脸庞稚嫩,如今对照画像,都快认不出自己了。
一抹阳光照进了内室,青璃睁开眼睛,盯着绣着蝶恋花的纱帐,优雅地捂嘴打了一个呵欠,已经到小凤县镇上有几天了,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于嬷嬷也识相,不会再提什么礼仪规矩,只是在京都四年多打下良好的底子,青璃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气质。
如她所想,镇上的几个铺子生意还不错,就是小食铺子这么多年出新缓慢,但因为价格低廉,不缺斤短两,还是受到凤阳百姓的喜爱,有家里有喜事也喜欢去铺子上去预定,比自己找人做还要省事省心。
当年穿着带补丁衣衫的小厮富顺,已经成了家里铺子的大掌柜,很受爹娘器重,想起前两天见面的时候,青璃勾勾嘴角,富顺穿着一身绸缎衣衫,当着铺子里伙计的面跪下磕头,直呼小姐,热烈盈眶,富顺爷奶爹娘得知她从京都回来,也跑到铺子里面磕头,感激她当年一时善举,治好富顺爹娘的病,也拯救了他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