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754章 试验田(1)(2 / 2)

四年多,没有谁还是停留在原地,富顺家里也从原来破旧的小院,搬进青砖大瓦房,并且娶了媳妇儿,有了娃,日子过的很是美好,但是他没有忘本,镇上有很多家酒楼看上他的能力,用高额的银子作为诱惑挖人,他始终无动于衷。

青璃这几天分别视察家里的铺子,查看了账本,目前最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她暂时还没想到新品种,就把京都的凉皮生意添加进去,现在看来还不错。

为了犒赏掌柜伙计们多年的辛劳,青璃给众人送了一些京都的特产,海味每人一包,乐得众人合不拢嘴,直呼东家仁慈,这不是银子多少的事,从京都不远千里带回来,光是这种心意就是满满的,众人纷纷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好好干,不能愧对东家。

离农历七月半的中元节还有两天,青璃准备带着于嬷嬷,麦芽麦冬三人回到村里,前天堂姐莫青菊到镇上一趟,大伯种下的甜瓜已经出了苗,他对这种瓜果没有培育的经验,买了本书,不识得几个大字看不懂,莫青菊倒是认识字,可是上面说的太专业,两个人研究一两天,也没有领会意思,合计找青璃一起,若是能大范围的种植成功,家里多个进项,北地百姓们也能多吃上一个品种的瓜果。

村里人思想不够开放,总是认为,种植粮食才是正途,那些药材,瓜果,都不能填饱肚子,却忽略它们的价值,南边的种子多半娇贵,在北边水土不服,秧苗黄黄的,农民们不懂,不会护理,导致不能成活,大家一心扑到粮食上,没闲情研究这个。

青璃自己也不是农业专家,不过这次提供的种子是空间出品,相信成活一定没有问题,期间出现一些问题,可以用灵泉水稀释,等到甜瓜再次结果取种,基因得到了改良,也跟着能适应北边的气候。

从本质上说,农民们的想法没有错,都是靠天吃饭,家有存粮心才不慌,受气候限制,稻米麦子一年一熟,若是能研制出高产或者耐寒,成熟期短的稻种,那对北地农民来说,才是一件大实事。

“小姐,咱们今儿就要回村吗?”

麦芽洗漱得当之后,轻手轻脚地走进内室,见自家小姐睁着眼睛,出声询问,“张大娘做好了早膳,和于嬷嬷一起出门了,说是中元节要到了,得准备香烛和纸钱。”

“恩,还是张大娘想的周到啊。”

青璃才想起来,走之前答应李墨轩,要在那天去李伯母坟头祭拜。这事可不能失信于人,不单单香烛,瓜果糕饼,水酒,都要准备着。

用过早膳,青璃主仆四人登上马车,到达村上只用两刻多钟,记得原来爹写信说过,给族里捐了点银子,族里组织修路,现在乡亲们到镇上不用走小路,夜晚也不用在荒郊野外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走,夏日里还担心有蛇,回去的路被拓宽,有很长一段都是青石板路,不但方便莫家村,相邻几个村里跟着受益,后来都是自发上来帮忙,谁也没提工钱的事。

刚进莫家村口,还是一个小杂货铺,青璃还记得,以前在他家用一个铜板买粘牙的麦芽糖吃,越往里面走越宽敞,当年很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住黄泥房,茅草屋,这几年也跟着发家致富,盖上了砖瓦房,村里大不一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成为暴娇太子的伴读后 穿书后我成了中单大魔王 被师弟大义灭亲以后 让我标记下 贤后难为 仙妻男当 穿成首富白月光男妻(穿书) 退婚后我靠美食红遍全星际 下岗妖精再就业指导 黑科技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