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相关法案,发放枪证时,需要调查申请人犯罪背景等身份信息。
这里问题就来了,治安官并不隶属于城市警察系统,更对接不上全国犯罪数据库,所谓调查根本无从查起。
枪证发放,又是治安官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结果怎样已经呼之欲出,除了通缉海报贴的到处都是的著名罪犯,其他人最后都是收钱盖章了事。
可被查询到源头的枪击案涉案枪支,大都源于这条线。
一旦禁枪达成,那么拥有合法身份且有暴力犯罪倾向的人,就会失去最容易获得枪支的渠道。
注意,这里仅指倾向,在枪杀他人之前,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资格反对A国任何的法律变更行为。
接下来是隐藏在庞大合法枪支之下的地下枪支。
A国代表着全球资本的顶峰,有钱就能从各种神奇的合法渠道获得武器,包括装甲车、单兵火箭、高射机枪等。
即使如此,庞大的犯罪群体对无法追查到来源的枪支有着巨大需求。
手段都不算高明,很多都是网购、邮购零部件自己组枪,偶尔用3D打印做些无关紧要的零件。
在庞大的合法枪支掩护下,它们很不起眼,可如果合法枪支被禁,足以武装好几个中型国家的非法武器就会显得十分突兀。
禁枪最后的利益受损者,自然还有相关厂商的工人、技师、工程师们。
轻武器的复杂度就那么点,轻武器相关从业人员一旦失去工作,很难在其他国家找到同类工作,转行也受技能限制。
总之,利益相关群体很大,禁枪使不得。
至于民众的安全,自然有保险公司去解决,把人命商业化。
生意嘛,不磕碜。
这在一些地区无法被理解,不过A国民众早都学会主动帮资本考虑了,例如发生儿童枪击,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居然也是引入保险,而非根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