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很多时候,也是辨证不明,很难治好。如果那么容易治好,也就不会有“头风痼疾”这个古老的词儿了。
有很多病人是经常犯头疼的,尤其是女性病人,很多女病人经前必然头痛,还有很多人是每日定时发作的,或者节气交替的时候就发作了。
中医对这个病认识有几千年了,历代名家都有阐述过,也有很多的经验传下来。但是真正在临床上,其实治愈率不是很高。
这里面牵扯到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一个用药的问题,当然了,也还有理论问题。
头是诸阳之会,是清阳之腑,也是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最高的位置,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要是六淫外邪上犯清空,或者阻遏了清阳,或者痰浊或者淤血闭阻经络。或者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者气虚清阳不胜,血虚头窍失养,或者肾精不足,髓海空虚,都可能导致头疼。
导致头疼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仲景早在《伤寒论》里面就论及了太阳、阳明、少阴和厥阴病导致头疼的病证。
李东垣在《东垣十书》里将头痛分为了外感和内伤,还补充了太阴和少阴头痛。
朱丹溪还记载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清朝的王清任则是大力提倡淤血头疼一说。
论述很多,但是辨证治疗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现在人治头痛,除了感冒伤风之外,大多时候只会考虑到肝阳上亢,泻肝潜阳都是最常用治疗手段了。
就像这个小护士就是如此,李毅山的论述似乎也是很有理有据的。
许阳皱眉想了一想,又给患者诊断了一下脉象。
诊完之后,李毅山问:“什么脉啊?”
许阳回答:“脉象弦滑。”
李毅山神色明显轻松了不少,弦脉可主肝病,滑脉则可主热症,综合来看,还是肝经有热,肝阳上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