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郑骀让郎中将碳酸钠和硫化钙的混合粉末加入清水,经过沉淀后保留溶液,丢弃沉淀物。
这是由于碳酸钠易溶于水,硫化钙不易溶于水。
翌日,郑骀一大早便又来到了西圃望舒宫,郑骀今天准备制作玻璃。
要制作玻璃首先就要将石英砂、长石和石灰石磨成细粉,郑骀早已让墨翟在洧水边建造了几个大型水碾,并且已经制作了大量石英砂、长石和石灰石细粉。
并且郑骀早已让工匠在望舒宫内建造了几个烧制玻璃的坩埚窑。
郑骀虽然知道石英玻璃的成分,但却不知道具体配方,不过没关系,比例可以慢慢试。
郑骀先随便想了一个比例,让工匠按比例将石英砂、长石、石灰石和纯碱细粉混合加入到了熔炉的坩埚内,然后点火加热。
待熔炉坩埚内的原料被烧成熔融状态后,郑骀又命工匠用长铁棍搅动坩埚内的溶液,搅动是为了减少溶液内的气泡。
虽然郑骀也不知道搅动到底有没有作用,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原料被烧成熔融状态后需要的火候和加热时间郑骀也不知道,也只能慢慢尝试。
由于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郑骀便只教给了工匠玻璃自由成形法,也就是挑料后用钳子、剪刀、镊子等工具直接加工。
结果烧制的第一炉玻璃以失败告终郑骀便改了改比例,然后让工匠继续烧制,结果还是失败了。
虽然郑骀有些失望,但他没有放弃,他让工匠不断地修改比例尝试。
乙巳,烧制玻璃的工匠终于制作出了一件令郑骀比较满意的玻璃,于是郑骀便将制作玻璃的吹制法、拉制法、压制法、浇铸法、垂直引上法等方法教给了工匠。
由于玻璃制品会产生热应力,如果不经过退火处理,那么玻璃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就会非常的差。
很可能在冷却过程中或者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冷爆。
郑骀知道玻璃的退火温度是四百八十摄氏度至五百四十摄氏度,可是这个时代没有测量温度的仪器。
郑骀突然想到,在温控设备出现之前,工匠都是凭经验来控制温度,比如烧制陶器、烧制瓷器、烧制砂锅、冶炼等。
其实只要让工匠经过无数次尝试,工匠自己便能掌握退火的合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