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建康的话,或许大家会有些陌生,但是提起他以前的名字,或者以后的名字,这个陌生感便会随即消散。
建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实际历史要更早,这个只是有明确记载的历史,这个时候建康叫棠邑,并设棠邑大夫。
春秋时期,楚威王在石头城筑金陵邑,这便是金陵的来由。
到了这里也就不用再多说了,看到这两个字,就算不知道历史的人也知道了这个地方是哪里。
可以说,在隋唐时期,建康完全就是靠着自身的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跟朝廷的关系并不大。
但老实说,如果不是出了健康以外,其他地方没有能力一口气抽调这么多的人员,程知节还是不想去建康调人的。
因为他的下一站行程就是建康,别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盒子上标注的2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不用打开也能看到2下面的建康二字。
扬州的等级并不低,单从官职的配置上就能看出来,扬州跟洛州一样,最高长官为大都督,而且现在的大唐,跟以前也不一样了。
以前大都督只是一个挂名的,实际上并不在治地,甚至很多人一辈子也没去过自己的治地,而地方政权,实际上是在大都督长史手中的。
但是在李元吉登台以后,于神元六年进行了改革,大都督要亲赴各地处理政务。
“总督,扬州大都督来了!”程知节正想着其中的一些关键点,下面的人却来汇报扬州大都督来了。
扬州大都督何许人也?李袭誉。
虽说宗室已经大量的退出了政坛,但是想要完全退出又哪有那么容易?加上那么多宗室,那么多地方,不让宗室去参政,这个后果又该如何?
所以,李元吉始终将宗室参政的人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又对这些宗室人员严令要求。
而在李袭誉之前,扬州大都督是李靖,但是因为这次的改革,李靖又不愿意离开军校,故而只能免去其扬州大都督职位,将扬州大都督长史李袭誉任命为扬州大都督。
而对于李袭誉这个人,程知节还是比较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