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项童谦比项童斌大了六岁,老二项童雨和老大同岁,通房没有等到成亲就生下庶子,这家人不算有规矩,也是子嗣稀少变相的采取措施。
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先生下庶子就是没有按照规矩来。是个乱套的人家。
可是两个家族都是开国元勋,就没有那么挑剔。
后来的妾是没有生下儿子,所以儿子还不算多。
老大项童谦是个文人,可是他不是智商高的,不能承爵,只有从文,可是屡试不第,只考到一个秀才,早就尴尬了,不能袭爵还不能中进士,连举人还不是呢。
项童斌能袭爵,还是文武双状元,他还比人家大六岁,他都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前程,憋不憋气?真是抬不起头来。
老二项童雨也是这个岁数了,文不成武不就,两人简直是一个货色。
老四项童礼在京西大营历练,也就是在军队里混呢。
就这么一个家庭,一个爵位是最重要的,在宅斗当中,因为爵位谋划死血脉亲人的笔笔皆是,跟皇家的夺嫡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大宛朝,你以为就不夺嫡吗?
夺得更邪乎,皇帝有四个成年皇子,皇后只有一个儿子是嫡子才八岁,还是太小,本朝讲的是立嫡,注重嫡庶之别,还是最重礼仪,立太子的风潮被扇起多次自然的分成几派,四个成年的皇子,都是皇帝的妃嫔生的,只有皇后的儿子是嫡子,可是太小,朝臣被那四个皇子拉拢住的占八成。
认为皇后的儿子小就是长大也没有其他四个能干,急催皇帝立太子,在四个成年皇子里边选最能干的。
皇帝是个坚持规矩办事的脾气,立太子就得立嫡,重要的是皇帝不老才三十多岁,立个岁数大的太子等着盼他死吗,好等着继位,立年龄既小还是嫡子皇后的儿子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那些个站队想立从龙之功的别有用心的朝臣操纵一群人起哄,逼迫皇帝立太子,说什么国无储君江山不稳,一天不立太子百姓可人心惶惶。
不想有人管这个吗?
都是借口,胡扯乱攀。
皇帝甚怒,就是不想立太子,别有用心的朝臣却不是想立皇后的嫡子,而是那四个皇子的人闹腾个没完。
就这种情况,皇帝更不能草草的立太子,皇帝更得压得住阵脚,立其中一个,其余三个都不会老实等着,夺嫡会乱了朝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