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箫来到了那个时代,正是困难时期,学生进学校是要带粮食关系,一个人一个月是二十斤粮,卖到粮库,关系转到学校。
这个时期考上初中是很不易的事,一个小学能考上三两个的就是得公立的小学,还得教师资质高,聪明的教师教出的学生才能考上那么几个,如果是民办小学,学生都是成绩不好的,根本就考不去。
因为这个中学是省里的重点,在这个时期就叫省中,车轴山是有典故的,是一个古老的传说。
这个时期的女孩子也是能去省中读书的几乎是没有几个。
还得有父母的支持,在公立小学是成绩第一或者是第二的。
这个时期的父母都不喜欢女儿,让女儿读书是普及小学后让父母不得不让女儿读书。
慢慢的父母的思想意识还是有了转变,要很多的父母也是希望女儿读书出人头地。
谁家的女儿考上初中也是父母扬眉吐气的事,这个时期已经没有的事父母不想让女儿读书了,只有极个别的,扼杀女儿的前途,认为女孩子读书是给人家带走的,自己家供出来会挣钱了也是偏了婆家。
这种人只是极少数。
咱们的故事的女主就遇到了这样的父母。
女主陈秀莲今年正式中考的时候,她妈是个脾气暴的,点火就着。
从昨晚就开始骂她,不让她去考学,前世也是这样的骂了半宿,陈秀莲还是坚持去了,就是考上也不会让她读,可是她就是坚决的去考,这是她一生的执念。
非得去车轴山看看这个省中学,才能死心,尽管被骂了一宿,可是她还是坚定的去了。
可是考上了初中,还是没能够去读,这个时期只是在生产队劳动,没有一条门路能够赚到钱,就是五毛钱她也拿不出来,一家人的经济命脉都掌控在父母手里,读初中每个月需要十五元左右,就是在学校吃饭一个月需要十元钱,一个学期笔本子书本也需要二十元,总共一个学期需要一百几十元,这个家庭孩子多,现在已经有六个孩子,最小的才一岁,没有劳动力挣工分,分粮食还要添钱。
就是要她在生产队劳分。
只有她爸一个人在生产队劳动,还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家人确实是困难,所以十三岁的她注定是不能上中学的。
读小学父母就不同意,原因是普及小学,自己争取来的,初中就没有那样的条件了,小学不用住宿能给家里看孩子做饭洗衣,还能去生产队劳动挣工分。
一年只要十几块钱满够。
也是普及小学,谁家的孩子没有不上学的,搞的特殊化,也是被人讲究,指责不让女儿读书就是太自私。
被人讲说,女儿的抗争,陈家这样的父母退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