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之间的算计就更精细,算计兄弟是哥们儿之间的最常见最习惯的事情,只要算计哥们儿才是能算计到的,别人家的可不是想算计就能到手的,哥们儿之间有父母的牵扯,父母的就是儿子的。
平家的哥们儿也是惦记上了平安夜的津贴费,可他们并没有想全部没收,也是办不到的,平安夜还是要结婚的,只花媳妇一个人的钱,媳妇不可能会干,这个他们还是明白的。
如果平安夜的津贴是四十多块,父母要三十块钱也是应该的,因为两人都是挣钱的,平安夜的高中毕业可是家里供的,就是应该给家里钱。
平安夜上学花的钱,也是哥们儿劳动的工分,他挣钱了就应该有哥们儿的份儿。
他们就不说说,他们自己盖房子娶媳妇花了多少钱,他们父母的钱也都搭给了他们,借债还没有还完呢,他们还要平安夜出钱还,平安夜读书的钱可没有他们盖房子娶媳妇花的多。
平安夜和陈秀莲在校读书每个月都有津贴,平安夜读了十二年只有住宿,小学的时候根本就不算花钱,学费一学期才五毛钱,铅笔一分钱一根,三年级以下用石板,读了四年级才用本子,一年连书费也就是十来元钱,六年读书花不了一百元,那个时候读书真的不费钱。
等到初高中什么费用都加一起也就是十来元钱,一年去了暑假寒家,也就是几个月在学校,六年的初高中也就是花不了七百元。
娶一个媳妇要是连婚礼买衣服被褥怎么也得花九百多元。
还是比平安夜读书花的多。
可是哥们儿之间就不是那个账了,他们盖房子娶媳妇不算钱,他们在生产队劳分就觉得是亏了,平安夜上学他们本来就嫉妒,平安夜提干,他们就认为他们把他供到高中毕业,到了部队才可以提干的。
要是没有他们供,他怎么能提干?
就是觉得他们是最亏的,好像平安夜只要挣到钱,就应该是他们的功劳,钱到了父母手里就应该是他们的。
尤其两个儿媳妇儿就更甚,认为他们的丈夫没有读书是因为供了平安夜,平安夜是欠他们的。
他们就不想想,在那个时代可不是花钱能够买到上初高中的指标的。
学生没有那个头脑怎么能上初高中,可没有普及初中,有几个能考上初中的?高中就更难考了,有得要那个头脑才能进初高中的学校,也不是有钱就能进去的。
你们的丈夫也不是没有读过书,是因为他们没有考上初中才在生产队劳动的。
并不是为了供平安夜父母才不让你们丈夫读书的,你们嫉妒愤慨什么?也不是供不起几个孩子不让你们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