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却不这么认为,她道:“若是换了以前你这么说也对,但你闺女说她心慌睡不好觉,要再买些粮食才能压惊。
你想想,桃儿自打回来之后,她说的哪一件事儿没成?
有田有地的事儿,你想想?
这会儿桃儿前脚说她心慌,后脚就有人上村里来买粮食,我这可心啊……老悬了。”
尹贵听了心里就是一个咯噔,老娘说得对啊!
他忙往村口跑:“娘,我心里有数了,你慢慢来别累着了!”
尹贵跑到村口才发现,已经有不少村民排着队等着卖粮食了。
他拦住正在斗量粮食的客商,转身跟村民们说:“大家先别卖粮,先想想自家的粮食够不够过冬。
他们跑到村里来收粮食都涨价了,岂知镇上和县里没涨价?
否则他们可以直接上镇上和县里去买,何必来村里收?”
村民们听村长这么一说,都觉得有道理,大家就顺着尹贵的话议论起来,还有人吼着说要先去镇上瞧一瞧。
那收粮食的伙计跟管事的对视眼,管事的就道:“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我们恒昌粮行接了一笔大生意,粮食不够,所以才来村里收粮食。
镇上县里的同行虽然有粮,但大家跟县衙是有约定的,每天必须开门做老百姓的生意。
所以他们能卖给我们恒昌行的粮食并不多,总之呢,机会只有这么一次,你们村不卖我们就去下一个村。
这好事儿也就这么一回,过了这个村儿就没有这个店儿。
我们时间有限,也不可能就在你们村儿一直耗着。
左右买卖讲究个你情我愿,大家愿意卖我这头就收,大家不愿意卖我们立马就走!”
恒昌行管事的这么一说,大家就又犹豫了,卖还是不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