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洲和伏光耀团队虽然没去,但是中国参会的研究者不少。
国内报道随时传回国际科学论坛消息,无论是媒体还是科学院,都及时发布着科学盛事的观点和论题。
围观群众每天刷刷新闻,看了看观点,觉得既新奇又遗憾。
要是沈明洲去就好了。
说不定他还会谈一谈《未来家园》升级方向,或者光量子计算机的商用推广布局呢。
可他们不知道,远在哈佛大学的盛会,沈明洲人不在,话题却在。
中方研究者们,在探讨学术之外,也会炫耀一下中国的科技发展。
量子忆阻器芯片和万物系统首当其冲。
作为国内骄傲,国外震撼的项目,他们当然会当着外人的面,点开手机邀请他们亲眼看看,什么是万物系统的实际应用。
超越一切AI识别能力的智能助手。
可以稳定维持六七亿人同时在线的量子忆阻器芯片。
外带高度自由化的城市建设与行业拓展的游戏。
更重要的是,还能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与扶贫互通。
国际科学论坛,研讨的不止是基础科学、理论研究,还有社会关系和世界贫困状态的议题。
高端科学也离不开悲天悯人的特性。
当一群立志于拯救第三世界,解决贫困问题的研究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项目,竟然集世界顶尖科研成果于一体,还只是一款中国特供的游戏?!
十四亿人民至少有六七亿在玩《未来家园》。
拥有H1的中国研究者们,大部分都是游戏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