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85章 第 185 章(1 / 6)

给谢逢和谢逐赐封地的旨意下去, 朝中的争论就又更烈了一层。

一方面,许多原本还在观望此事的宗亲更加动摇了。另一方面, 很多本来支持这件事的朝臣倒反对起来,纷纷上疏说此事不可行。

这些奏章, 谢迟暂且都压下了没看,因为他全然知道他们要说什么。

给宗亲们分封地,势必会削弱朝廷的权力,这是明面上的道理。

他也因此而做了些防范措施。比如宗亲们可在自己的封地上颁布政令, 却没有兵权。再比如宗亲们虽然可颁政令, 但不可与朝廷的律例相左。

除此之外, 还有些已然存在的条件是对朝廷很好的——大齐现下有亲王八十多位、郡王二百多位、侯七百多位。在这样庞大的人数下, 最大的封地也就那么回事。

谢迟算过一笔细账,以封地最好的宝亲王为例, 他若要养一支人数三十万的私兵出来, 得分文不花地攒上一百四十多年的俸禄和食邑。

当然,如果过个几代, 宗亲减少、封地变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这种担忧放在现在实在是抬杠, 哪朝哪代都不可能靠着一套政令就长治久安。如果治国那么简单,那天下大概还是嬴姓赵氏。

身为国君该做的,是解决眼下最要命的问题。就现在的大齐而言,最大的病症是宗亲人数的有增无减,这个大患不解决,天下可能会在三五十年、甚至五年十年后遇到点动荡便大乱;而要等宗亲在封地上做大, 可能少说还要等个三五代。

身上长了致命瘤子,是先挖掉好好活着,还是因为挖掉后可能在日后引起别的病便索性不挖坐地等死?道理是明摆着的。

一味指责给宗亲封地不好的朝臣,实在太想当然。

是以谢迟让这事对这事暂且坐视不理,等到争得最厉害的时候,直接在朝堂上议了一番。这番廷议中,他也并不需要朝臣们都赞同他,他只要他们认识到当下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便够了。

——宗亲不减,要出事。

——减却不给点甜头,更会直接逼得他们拧成一股绳反对朝廷。

最终,这件事在争论不休中得以继续。到了五月初,谢迟过完三十岁生辰的时候,朝廷已经连续给五十多位亲王赐完封地了。

其中有二十多个去了封地上,余下的则还是愿意留在洛安,谢迟也随他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成为暴娇太子的伴读后 穿书后我成了中单大魔王 被师弟大义灭亲以后 让我标记下 贤后难为 仙妻男当 穿成首富白月光男妻(穿书) 退婚后我靠美食红遍全星际 下岗妖精再就业指导 黑科技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