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侯行长和杨主任去了市分行,请市分行的领导给他们一个不核销录音机厂贷款的说法。
让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刚刚说完来意,市分行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也就是高行长,冷着脸把一份材料给了他们。
侯行长接过材料看了一眼,发现正是她想要的说法。她把材料给了杨主任,杨主任看到后也是一脸惊讶的样子。
侯行长已经看到高行长的脸色不好看,于是,就起身告辞。
两人在回支行的路上,侯行长突然说道:“市分行是不是早就知道咱们要来要个说法啊,不然,这材料这么会出现的这么及时?”
正在看材料的杨主任说道:“好像是这样,侯行长,你看这材料上写的,一味核销就是推卸责任,是对资金不负责任的举措。长期以往下去,势必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响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这帽子扣得挺大啊!”
侯行长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前面。
杨主任又说道:“哦,这里还写着,出现呆账坏账,不是想着怎么去盘活这些呆账坏账,首先想到的就是核销,这就是对金融事业的不负责任。”
侯行长忍不住了,说道:“行了,以前核销了那么多,也没见谁说过不负责任的话。”
杨主任抬起头来,看着她说道:“侯行长,您忘了吗?高行长没去市分行前,可是咱们支行的行长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侯行长突然意识到,职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原先高行长走核销的路子,那是为了让支行的账面上好看,不至于出现那么多的呆账坏账。现在他是市分行的领导了,自然用不着为支行的账面考虑,而要考虑所谓的社会反响和国民经济了。
侯行长有些郁闷,心说自己还要不要踩着市分行去找省分行。
当她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以后,杨主任却说道:“去啊,必须去。侯行长您想想,咱们走核销程序对咱们支行最有利,虽然市分行是这个意见,咱们可以把市分行的意见和咱们的意见一同报给省分行。然后,请省分行定夺,这样,咱们还有一半的机会。”
“这样合适吗?”侯行长有些担心地说道。
“合适,很合适。咱们的上级虽然是市分行,可咱们的业务是相对独立的。既然出现了呆坏账,就要按照程序处理。如果省分行也不同意,那么,咱们就可以请省分行给咱们出个主意,这件事该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