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现在是武德九年,今年年关将至,没几天就得入冬了。
等春节一过,李二就跟魏征确立了定年号为贞观。
贞观元年正月,燕郡王李艺就从泾州造反了。
到了十二月,还有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刘德裕造反。
一年之内两次造反,叛军一起,虽然都能平叛,可百姓还是遭了横祸。
所以李预提出了这个想法,但究其原因又不好说的太直白。
李世民倒是明白了,合着在李预的想法里,大唐还潜藏着不少有异心的家伙,只不过李预不好都说出来。
“那这样,杜大人,你明天合计合计,把这事写一份奏章,等陛下回来了报上去即可!”
长孙无忌接话道:“那明天我就陪李预开始划定地址,到时候先从长安起步,慢慢的开设酒楼!”
李预淡然道:“这可以不急,毕竟情报系统说白了是服务于李二,可说到底,我还是为几个老哥铺路啊!”
“老李,老孙,咱不都是做生意嘛,我那些土豆和玉米,其实也可以从这个路子铺开!”
说白了,就是通过大量的粮种,增设一个部门,到时候成为大唐朝廷掌控的粮食集散地,然后再通过商会进行销售,而期间的很多事宜,都可以借这酒楼的手给铺开。
一切都是按照国营是思路去的。
如同现代的加油站。
只不过事关民生大计的粮食,是明面上需要朝廷支持的,而酒楼这种事,就属于暗的一面。
听完李预的叙述,杜如晦也是抚掌而笑。
“妙啊,想不到李预公子几句话,轻描淡写是就为我大唐铺下了这么精妙的部门,让你当个大理寺卿,实在是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