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听得悠然神往,良久,方叹道:“若臣也有那么一天,也希望战死于沙场,而非死于病榻之上。”
曹操面对徐晃,摆了摆手,道:“既是云长之志,那么,我等身为故交,便替他遂了此愿吧。”
顿了顿,又叹道:“也唯有死于我曹孟德之手,才不辜负他一辈子的骄傲!”
徐晃应了一声,当即领命而去。
两人都知道,这一战,关羽只有残兵百员,纵然是天下无双的猛将,也断无幸理了。
只留下曹操一人,迎风而立,瞻风观月,思绪飞扬。
他忽想到少年时在洛阳的岁月。
呼朋引伴,飞鸡走狗的岁月,心怀征西将军之梦的少年时代。
那时候,相较起四世三公、簪缨世家出身的袁绍,他的出身也并不高;在同袁绍一同成长的岁月里,他心中始终都存着一股浓重的自卑感。
跟着袁绍游乐放荡也好,忠于王事也罢,这种感觉始终折磨着他,也疯狂激励这他要上进拼搏。
后来,他的才华逐渐显露,得了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评价——这让他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
相反,在同袁绍后来相处的日子里,他对这些出生高贵,却满腹机心的同伴,慢慢产生了一种鄙视。他出身宦官家庭,整日介却同士族世家的儿子厮混在一起;他一心报国,身边这群人却包藏祸心。他的心中一直装着这种自卑,自大的复杂心态。
在洛阳的岁月,他呼朋引伴,看似热闹非凡,但唯有他自己才清楚,他始终是孤独的。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刘备和关羽。
那一天,他仿佛看到了知己,看到了同类人。
这才有了“青梅煮酒”,这才有了“徐州投效”。
曹操颇知自己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而关羽容貌雄伟,气宇轩昂。
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这本是他长大成人后,最大的愿景。
只是他这辈子都没能找到一个值得效忠的君主,好让他一展抱负,如愿成为征西将军曹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