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百官都很着急:“若是再不采取措施,怕是要酿成比张角贼子还要大的灾祸啊!”汉室衰微、朝廷无力,他们还遭到袁绍为首的世家频频质疑,如今发出去的文书都无人来接。
皇甫嵩问:“那要怎么办?他的骑兵都以铁甲覆面,浑身上下皆是精良的铠甲,毫无破绽。连马匹都有护甲,我们要怎么攻破?”
要想政令通达,也得先过各州边境的士兵这一关。
一提到这个众人就面面相觑,拿不出主意来了。
长安一是粮食不多,将将够吃用,没有余力拿出军粮。二是兵力不足,除了长安及周边地区,其他的地方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几个老老实实向中央朝廷缴纳粮食和派遣护卫的。
谴责根本就没有用,一谴责对方就质疑朝廷的正统性,说要倒向袁绍那边。
朝廷又难以出兵,且不考虑军粮的问题,北方有匈奴虎视眈眈,岂能轻易调兵离开长安?新任的大单于野心勃勃、手腕凌厉,已经派遣了几次小股兵力入长安,把文武百官吓得够呛。
所以朝廷只能艰难地维持着,唯一能做的就是下诏书,命长安的自己人去取代各地的官员,但鲜少被理睬。
其他诸侯羡慕荀澜迅速扩张的兵力,每次他募兵百姓都是踊跃报名。诸侯们颇有效仿之意,比如曹操就开始了军屯,徐州牧陶谦学习荀澜重用寒士,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效果是看得见的,黄巾贼重灾区的兖州也有了余粮。
陶谦则启用了很多好杀的逃犯和亡命山贼,迅速平定了徐州的黄巾贼余孽。
他亦十分赞同荀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政治主张,再加上没什么野望,所以在乱世抓紧生产,不掺和诸侯之间的争斗。